池州市通過舉辦鄉鎮書記擂臺賽等形式,引導全市56個鄉鎮(街道)“比武賽馬”,以賽促干,激活鄉鎮發展內生動力。
要考好這場試,關鍵要把工作干好,才能講好
鄉鎮賽馬,書記“比武”
“我們鎮依托秋浦河風光,打造度假小鎮,今年新增了3家高端民宿,村均集體經濟收入破100萬元……”
“九華黃精是池州地理標志產品,我們圍繞黃精做文章,今年引進了年產1000噸的黃精飲片項目……”
11月10日上午,在池州國際會展中心,一場別開生面的鄉鎮書記擂臺賽精彩上演,來自14個鄉鎮(街道)的黨委書記登臺路演,曬成績、找問題、謀發展,臺上慷慨激昂,臺下摩拳擦掌,不時爆發出陣陣掌聲和笑聲。
剛剛走下講臺的石臺縣橫渡鎮黨委書記劉琳難掩激動:“這次擂臺賽對我們鄉鎮來說,相當于一次大考。要考好這場試,關鍵要把工作干好?!眲⒘崭嬖V記者。
橫渡鎮位于秋浦河的源頭,境內旅游度假資源豐富,該鎮黨委和政府圍繞農旅融合發展的定位,全力打造度假小鎮。
“我們重點抓招商引資,今年又落地了兩個大項目,總投資額超1.5億元。今年全鎮民宿數量達到48家,可接待床位1500多張,發展的底氣更足了?!眲⒘战榻B,得益于大項目支撐,橫渡鎮集體經濟發展突飛猛進。去年全鎮收入超50萬元的集體經濟強村還只有4個,今年實現了全覆蓋,村均收入106萬元。
東至縣官港鎮黨委書記錢張紅也不甘示弱,憑借出色的發揮和硬核成績,成功摘得擂臺賽第二名的好成績。
錢張紅在路演時介紹,官港鎮以食用菌為主導產業,推進“攻堅項目”。發展食用菌產業,如何解決“非糧化”問題,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官港鎮另辟蹊徑,推動食用菌上山,利用山場林下面積打造立體種植模式,完成1515畝山場評估流轉,建設60畝食用菌數字化試驗示范基地。
2023年全鎮食用菌干貨總產量突破650噸、總產值7800萬元;通過發展食用菌產業,官港鎮16個村集體總產值突破600萬元,村均增收12萬元?!懊髂晡覀兞幙偖a值突破億元?!卞X張紅信心滿滿。
對鄉鎮提級管理,56個鄉鎮(街道)比學趕超
“分道賽馬”,激活動力
鄉鎮黨委書記擂臺賽是池州市“雙抓”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今年初,池州市出臺了《大抓基層重抓基礎推動鄉鎮(街道)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通過抓鄉促村、抓街促居,夯實基層基礎,樹牢基層導向,全面提升工作效能,以高質量黨建,引領保證鄉鎮街道高質量發展。
“池州市縣區少,僅有四縣區加一個九華山風景區,縣區賽馬不如直接抓鄉鎮?!背刂菔形M織部有關負責同志表示,池州以“雙抓”為抓手,在全省率先對鄉鎮進行提級管理調度,把56個鄉鎮(街道)放在全市的高度和范圍統一排序調度,圍繞基層黨建、產業發展、鄉村治理等方面短板弱項,組織各鄉鎮選準切入點,申報“攻堅項目”,堅持發展出題目,實績論英雄。市級建立鄉鎮黨委書記季度“比武賽馬”機制,每季度進行賽馬評比,進一步營造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激活鄉鎮發展內生動力。
“賽馬,首先要劃分賽道?!睋刂菔形M織部農村組織科科長周正宇介紹,池州市根據不同類型,把56個鄉鎮街道劃分為工業重點鄉鎮、農旅類鄉鎮和城市街道3條“賽道”,同時設置組織建設、產業發展、基層治理等“5+N”指標體系,由市直單位評分,實行季度“賽馬”比拼、年度擂臺比武,讓考核從“大路跑馬”變為“分道賽馬”,激發“頭雁”積極進取、奮力作為的干事動力。
“分道賽馬”啟動以來,池州市委推動資源和力量下沉、重心下移,縣區、鄉鎮街道黨(工)委主動靠前、擔當作為,全力抓發展、惠民生、促穩定、強黨建,有力推動了發展、鍛煉了干部、改進了作風。
記者在池州采訪了解到,今年上半年,池州11個工業重點鄉鎮、38個農旅類鄉鎮(街道)固定資產投資分別同比增長18.4%、29%,均高于全市平均增速;已建和在建美麗鄉村省級中心村619個、占全市行政村總數比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近30個百分點。各鄉鎮探索出“屋場夜話”“書記遍訪”“打鎮長熱線、找支書解憂”等做法,黨員干部抓發展謀發展、服務聯系群眾勁頭很足。
“一個村帶動一個點,一個鄉鎮帶動一個面”
產業聯盟,抱團發展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從2017年開始,池州市已經連續7年舉辦發展村級集體經濟項目大賽,大力實施村黨組織“頭雁工程”,打造過硬的村干部隊伍,全面開展村干部“擂臺比武”活動,推動村黨組織書記登臺競技,以比促學、以賽促干,以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帶動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目前在全市603個村中,村“兩委”班子平均年齡40.3歲,書記平均年齡44.81歲,大專以上學歷占75.95%,致富能手、有經商經驗的群體占52.67%。
“一個村帶動一個點,一個鄉鎮帶動一個面?!敝苷钫J為,靠村級自主發展,受資金、土地、人才等要素制約,發展能力有限,產業規模效益低,難以形成發展合力。池州市鼓勵以鄉鎮為單位,整合資源,推動村村聯合,組成產業聯盟,抱團發展。
在村集體之間,推動組織聯建、人才聯動、產業聯辦,每個鄉鎮至少組建或聯建1個村級聯盟,支持有條件的鄉村建立特色產業園,帶動村集體增收。目前全市共組建茶葉、黃精、油茶等“村級聯盟”81個、鄉村振興創業園12個,帶動2萬多名農民就地就近就業增收。
官港鎮將16個村以及食用菌企業、食用菌從業者進行整合,成立食用菌村級產業聯盟,變單打獨斗為抱團發展,并制定三年發展規劃,明確發展思路,有效解決了之前產業“小、散、弱”的問題。
“16個村抱團發展,通過大村帶小村、強村帶弱村,走出一條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新路子?!卞X張紅說。(記者 范克龍 徐 建 倪 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