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黟山,神仙所居,有古木靈藥,其泉香美清溫,冬夏無變,沐浴飲者,萬病全卻?!毕鄠魃瞎艜r期,有一位老者慕名來到黃山,求道訪仙、采藥煉丹,歷經八個甲子后,終得道成仙。
這便是軒轅黃帝在黃山煉丹成仙的美麗傳說。
黃山原名黟山,因為軒轅黃帝采藥煉丹的傳說,唐天寶六年(公元747年),唐玄宗詔改黟山為黃山。
千余年來,黃山積淀了濃郁的黃帝文化。目前黃山的三十六大峰,幾乎三分之一的峰名都是由這個傳說派生而來。被稱為黃山三十六大峰之首的煉丹峰,峰上有煉丹灶,峰前有曬藥臺,峰下有煉丹臺、洗藥溪。
黃山不僅是一座美麗的自然之山,還是一座豐富的藝術寶庫。1990年12月,黃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
“黃山的文化傳承既有物質的,也有非物質的?!秉S山風景區黨工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程亞星說,黃山的文化遺產主要體現在古建遺址、神話傳說、文學藝術、黃山畫派、摩崖石刻、名人游蹤等方面。其中,歷代文人墨客描繪黃山的散文有幾百篇,詩詞達兩萬余首。明代徐霞客兩游黃山,發出了“簿海內外無如徽之黃山,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的千古絕唱。
黃山,在中國的山水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現存有各個時期的摩崖石刻200余處,其內容或詠贊風景,或寄情抒懷,或記載古跡,或傳經頌道,篆、隸、真、草、楷等書體齊全。
黃山書畫院原秘書長關德軍說,黃山被譽為中國山水畫的搖籃,對中國傳統山水畫的發展產生過很大影響。明末清初,許多畫家師法自然,不斷從黃山山水中汲取養分,豐富自己的藝術創作,創立了以黃山為主要表現程式的中國唯一以山岳命名山水畫派,在畫壇獨樹一幟。石濤、梅清、漸江被稱為“黃山畫派”三巨子。
黃山風景區入選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后,專門成立世界遺產管理辦公室等機構,積極做好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工作,建設了黃山博物館、黃山書畫院、黃山地質博物館、黃山文化綜合樓等一系列文化設施,開展文物普查登記,建立了較完整的文物古跡資料檔案,并投入資金350多萬元,直接用于文化遺產的維修和修復工作。同時,整理出版了《歷代名家畫黃山》《歷代名人詠黃山》《黃山摩崖石刻》《黃山文化遺產—樓臺亭閣橋梁卷》等,舉辦了“黃山文物精品展”“黃山風光名家攝影展”“黃山文化與自然遺產展”“葉挺黃山風光攝影展”等專題展覽。
近年來,黃山風景區出臺《文化遺產保護利用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實施文化遺產活化利用工程,開發研學課程,推出高山市集、文化雅集、民俗表演等內容新穎、形式獨特的新玩法、新體驗,不斷豐富游客文化體驗。結合非遺、古建、詩詞等文化元素和賞花、夏涼、秋韻、冬雪等主題設計不同線路產品40余款,將文化創意與產品巧妙結合推出系列文創產品,推出以“迎客松”雪糕為代表的十大系列300余款文創好物,以及黃山畫派作品等數字藏品,與騰訊、網易等游戲頭部廠商跨界合作,將黃山文化元素植入游戲,吸引年輕客群種草打卡,推動景區文化資源破壁出圈、創新裂變。(記者 袁中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