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鱖魚、一品鍋、毛豆腐,葷素兼備,宛如一件件藝術品。冬筍嫩黃、豆腐玉白、香菇灰褐、蕨菜青紫,色彩繽紛……288道精致玲瓏的徽菜珍饈,按照一年12個月和24個節氣的寓意,齊整地擺在一張巨型方桌上。有著“徽菜民間博覽會”之稱的省級非遺“賽瓊碗”,在兩年一屆的“徽菜美食文化旅游節”上,精彩展示新時代的徽州人文氣象。
徽菜,一度執中國八大菜系牛耳,以屯溪、績溪、歙縣等地方菜肴為主流和淵源,在徽州活躍的宗饗鄉飲之事傳承發揚,隨著徽商的腳步走向四海?;詹?,燒、燉、燜、蒸……用深厚的火功,將山林里豐富的有機食材,化作咸鮮味醇、原汁原味的精品菜肴,成為徽風皖韻中最重要的文化標簽之一,在當代創新傳承、煥發新彩??兿獌赡暌粚玫摹盎詹嗣朗澄幕糜喂潯背晒εe辦了九屆,全縣平均每10個勞動力中就有1名廚師,“金徽廚”成為促進當地群眾就業增收的重要勞務品牌。在黃山,5萬多人投入臭鱖魚產業鏈,近50家相關企業年產值約45億元。古老的“非遺”徽菜,張臂迎接融合一、二、三產業的“農業革命”、改變飲食生活習慣的廚房革命,向著消費新賽道一路馳騁。
小小一片葉,萬家杯中茗。茶葉的生長、制作和旅行,是另一個古老神奇的徽州故事。位于茶葉黃金維度帶北緯30度附近,“晴時早晚遍地霧,陰雨成天滿山云”的地理氣候,孕育出高山香葉,制茶工藝經過一代代人相傳授、再創造,讓徽茶名揚海內外。明代,徽州松蘿茶就已風行江南。而后,“謝裕大”創制經營黃山毛峰,百年老字號打響綠茶經典品牌;太平猴魁曾被評為“綠茶之王”,被定為國禮茶;祁門紅茶早在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就一舉奪魁,與印度大吉嶺紅茶、斯里蘭卡錫蘭紅茶并稱“世界三大高香紅茶”。全國十大名茶中,凝結著皖南人民智慧和匠心的徽茶占了三席之多。
而今,來到黃山,你會在謝裕大茶博園和徽茶文化博物館聽到黃山毛峰的傳奇故事;你會看到坑上5G茶園和小罐茶業詮釋著科技如何賦能黃山茶產業,體悟一片綠葉如何強了農業、美了鄉村、富了農民。茶產業壯大,茶文化風行,茶文旅融合,千百年來,滋養著中國人的徽州茶香飄入現代生活,正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所接受的生活方式。(記者 吳曉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