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安徽》外宣專版由省政府新聞辦和安徽日報報業集團主辦,安徽商報承辦,在美國《僑報》、法國《歐洲時報》、俄羅斯《龍報》、希臘《中希時報》和澳大利亞《華廈商報》均為每周出版一期。
《僑報》、《歐洲時報》、《龍報》、《中希時報》、《華廈商報》分別是美、歐、俄、澳等地區和國家發行量大、覆蓋面廣、影響力強的華人主流傳媒。該專版旨在促進安徽與海外的交流合作,擴大安徽在海內外的影響力,提升安徽良好國際形象,服務安徽對外開放和招商引資、招才引智。
八百里巢湖再現好風光
行走巢湖畔,空氣清新、景色宜人。一處湖堤上,萬千柳條在風中起舞。湖岸邊,菖蒲等多種水生植物隨風搖曳。藍天白云下,一幅“水清、岸綠、景美”的畫卷呈現眼前。
巢湖是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近年 來, 合 肥 市 全 力 推 進 巢 湖 綜 合 治理, 實 施 環 巢 湖 生 態 保 護 與 修 復 一至 六 期 工 程。 項 目 建 設 每 年 度 按 照“ 三 個 一 批”( 實 施 一 批、 儲 備 一批、謀劃一批)的要求,交叉進行、逐 步 深 入、 統 籌 推 進。 一、 二 期 工程 已 完 成, 三 至 六 期 工 程 正 在 全 面推 進。 截 至 目 前, 巢 湖 綜 合 治 理 累計完成投資 390 億元。
隨著巢湖綜合治理加速推進,巢湖沿岸已建成 25 座城市污水處理廠、575 處村級污水處理設施,合肥全市85 個鄉鎮生活污水處理實現全覆蓋。合肥市治理南淝河、兆河等入湖河道及支流 52 條,合計長度 820 公里;總面積達 100 平方公里的環巢湖十大濕地已建成 9 個,累計修復濕地 6.2 萬畝。
“我們要把巢湖打造成為合肥‘最好名片’?!焙戏适姓嘘P負責人介紹,近些年,該市將巢湖流域作為整體,實施治湖先治河、治河先治污、治污先治源、治源先建制等“四個優先”,創新“五個一”推進與保障機制,統籌上下游、左右岸,深入推進綜合治理進程。為了涓涓清水入巢湖,去年 3 月,合肥市環巢湖生態示范區建設領導小組印發實施方案,實施“碧水”“安瀾”“富民”等巢湖綜合治理工程,穩步提升巢湖水質,著力打造城湖和諧共生樣板。
陽光下,八百里巢湖波光粼粼,東北角的肥東十八聯圩生態濕地項目施工現場,熱火朝天。為了巢湖的清澈,肥東縣正加速推進十八聯圩濕地綜合治理。日前,安徽省發展改革委發布巢湖流域水生態修復與治理工程——十八聯圩生態濕地蓄洪區建設征地移民安置規劃審核前公示。此次規劃區域涉及肥東縣長臨河鎮、撮鎮鎮 2 個鎮 6 個社區。針對入湖河流,合肥市提出以巢湖為核心,構建環湖濕地公園群。當前,濕地工程建設正在順利開展。
當前,巢湖平均水質達到 IV 類,國控斷面考核全面達標,生物多樣性逐漸恢復,藍藻水華總體呈下降趨勢。水好鳥自來。目前巢湖沿岸有記錄的鳥類總數已達 381 種,東方白鸛、青頭潛鴨、黑臉琵鷺等重現巢湖。(許根宏)
蚌埠市舉行首場“親清有約周五見”專題活動
回應企業訴求 幫助解決困難
5 月 6 日,蚌埠市首場“親清有約周五見”專題活動在中國蚌埠古民居博覽園舉行。蚌埠市委書記黃曉武與 10 位長期扎根蚌埠的本土企業家暢談企業和蚌埠發展,聽取企業家對市委市政府的意見建議。
據悉,蚌埠市決定創新政企溝通模式,開展“營商環境面對面 親清有約周五見”活動。當天,蚌埠市宏業肉類聯合加工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葉洪濤、安徽八一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德昌、蚌埠市神舟機械有限公司黨委書記汪六五等企業家應邀來到現場?!皟灮癄I商環境永遠在路上,再怎么強調都不為過!今后,每周五我們都將安排與企業家見面,希望大家暢所欲言 !”落座后,黃曉武開門見山,希望企業家們積極反映問題訴求、提出意見建議。
“活動的舉辦,讓我們看到了蚌埠市委市政府對營商環境的高度重視,讓企業感受到了尊重和溫暖”;“蚌埠高校和企業眾多,發展的環境非常好,用好這些資源,服務好在蚌企業,一定能夠實現高質量發展”;“我們正積極向外地推介蚌埠,希望通過本土企業力量引進更多企業和項目來到家鄉發展”……不限時間、不拘言語、不說套話,近三個半小時的座談中,企業家們立足企業自身、圍繞蚌埠發展,敞開心扉、開誠布公,既提出大量富有價值、切合實際的意見建議,又表達了對蚌埠這座老工業城市洗盡鉛華、再現輝煌的堅定信心和迫切期望。蚌埠市領導認真傾聽、不時插話,積極回應企業訴求,現場幫助企業解決困難和問題。
黃曉武說:“蚌埠是一座老工業基地城市,各位企業家作為本土企業家代表,身上體現著勇于擔當、善于作為的企業家精神,是蚌埠工業文明的傳承者。希望大家堅定加快發展的信心,為蚌埠發展和政府決策多多建言獻策,做推動發展的參謀和智囊。要下定做大做強的決心,堅持自主創新,保證產品質量,加強科學管理,樹立上市目標,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做蚌埠工業轉型升級的楷模和榜樣。
要樹立開放發展的恒心,不斷引進先進技術、高端人才、優質資本、重大項目等,努力做大做強主導產業,補齊發展短板,提升發展質效,做‘雙招雙引’的橋梁和顧問?!睋?,蚌埠市將用好“親清有約周五見”等平臺,廣泛聽取企業意見,積極解決企業困難,全力服務好企業發展,推深做實“干部深入企業幫扶、依托企業延鏈招商”,爭做親商安商、“親”“清”有為的帶頭人、引領者,帶動全市上下加快形成敬重企業家、愛護企業家、保護企業家的良好氛圍,與企業家們一起真抓實干、務求實效,推動蚌埠高質量發展跨越式發展。(顧楷 李揚)
“皖江第一隧”開始全面建設
近日,有著“皖江第一隧”之稱的蕪湖城南過江隧道左線盾構機“皖江復興號”始發,會同先前始發掘進的右線“皖江奮斗號”盾構機,呈現“蛟龍穿江,雙龍共舞”火熱施工場景,標志著安徽首條長江隧道進入全面建設階段。
“皖江復興號”是施工單位中鐵十四局針對蕪湖城南過江隧道特殊地層量身定做的盾構機,開挖直徑約 5層樓高,全長 140 米,總重量 4238 噸,是目前中國國內最為先進的盾構施工設備,具有多項先進功能。
蕪湖城南過江隧道全長 5.96 公里,其中盾構隧道長 3.96 公里,采用雙線雙洞設計。隧道右線“皖江奮斗號”盾構機已于去年 9 月始發掘進,目前已完成掘進 1560 米,正向江邊挺進。
蕪湖城南過江隧道項目計劃 2024年底建成通車,屆時將大幅提高蕪湖市跨江交通能力,對加速江北地區發展,促進蕪湖省域副中心建設,加快長江兩岸經濟社會發展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沈宮石 班慧)
安徽一季度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2%
日前,安徽省統計局通報了今年一季度全省經濟運行情況:今年一季度,安徽省生產總值 10347.7 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 5.2%。從數據看,安徽省經濟平穩開局、穩中有進,主要指標運行在合理區間。
在三次產業中,農業生產形勢穩定,第一產業增加值 450.6 億元,增長 9.2%;工業生產總體平穩,高技術制造業較快增長,第二產業增加值4215.8 億元,增長 6.3%;服務業穩定恢復,新興服務業增勢較好,第三產業增加值 5681.3 億元,增長 4%。
在安徽省一季度三次產業發展數據中,有不少亮點。大項目的貢獻比較突出,一季度全省制造業項目中,10 億元以上項目 336 個、同比增加 33個,完成投資增長 52.5%,對制造業投資增長的貢獻率為 58.3%。此外,市場主體活力持續增強。一季度,全省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 27.4 萬戶,增長 13.5%。新興產業發展壯大,高技術制造業貢獻突出。全省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產值分別增長 29.9%、21.2% 和 20.2%。
一季度,安徽省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擴大,同比增長 10.8%。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 43.7% 和 10.4%。在消費和外貿方面,也保持了較快增速。一季度,安徽省貨物進出口總額 1732.9 億元,同比增長 1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517 億元,在限額以上商貿單位零售額中,新能源汽車增長 4.6 倍,智能手機增長 1.3 倍,智能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增長 3.3 倍。此外,一季度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9512 元,同比名義增長 7%。 (王弘毅)
阜陽市農業廢棄物變廢為寶
粉碎、黃貯后的秸稈,與粗加工處理后的養殖糞污混合,進入厭氧發酵倉經過冷凝、脫硫脫氮提純,生產出甲烷含量更高的生物天然氣。這一過程中產生的沼液沼渣,一部分被回收再利用,一部分經過加工變成生物有機肥和液態肥。秸稈和畜禽糞便在站內錯綜復雜的管道里“流轉”走一遭,變身為高價值的生物天然氣和有機肥。這是記者近日在阜南縣林海生態技術有限公司苗集生物天然氣站看到的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全過程。
“阜南是農牧大縣,以往大量畜禽糞污、農作物秸稈等農業廢棄物,要么被丟棄,要么被焚燒,造成資源浪費,導致環境污染?!备纺峡h政府有關負責人介紹,為解決這一問題,近年來,該縣積極構建縣鄉村三級秸稈收儲運網絡,推進規模養殖場畜禽糞污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提升配套工程,對畜禽糞污、秸稈、餐廚垃圾等有機廢棄物進行全量化處理。
形成循環產業鏈,達到變廢料為原料、變資源為產品的效果。2017 年,阜南縣農業廢棄物沼氣與生物天然氣開發利用 PPP 項目立項,2018 年開工建設。該項目聚焦農作物秸稈和畜禽糞便等農業廢棄物,總投資 10.44 億元,按照“8+1 站田式”在全縣布局建立 8個生物天然氣生產站及 1 個中心站,全面建成后將實現農業廢棄物能源化利用區域全覆蓋,有效解決區域能源供應難題。目前,苗集、龍王、公橋3 個站點建成投產,已向縣城、經開區及沿途鄉鎮供氣。
“所有站點和設施建成投產后,每年可消耗 177 萬頭豬產生的畜禽糞污、25 萬噸秸稈,年產生物天然氣 5000 萬立方米、有機肥 20 萬噸?!?阜南縣循環經濟發展促進中心負責人說。(安耀武)